《钟鼓楼前》微短剧今日启动拍摄——百集剧集展现“东城风貌”

 

6月30日,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,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制作,并由中文在线负责制作的百集微短剧《钟鼓楼前》于北京钟鼓楼正式开机。该剧旨在创新性地展现中轴线上的“北京故事”,致力于打造“北京大视听”的优质项目,并致力于海外推广。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王志,中共东城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王智勇,以及中文在线董事兼常务副总裁谢广才等领导和嘉宾,与导演及主演团队一同出席了开机仪式,共同见证了这一项目的启动。

图片[1]-《钟鼓楼前》微短剧今日启动拍摄——百集剧集展现“东城风貌”-里斯资源分享网

聚焦都市生活,讲述新时代“东城传奇”

坐拥首都核心地位,东城区文化底蕴深厚,文化脉络宽广,文化气息浓郁,文化运势昌盛。皇城的古韵彰显着古都的风采,胡同小巷映射出市井的烟火气息,为生动描绘“北京故事”和“东城故事”提供了坚实的创作基石。近年来,东城区持续加强新时代的“东城叙事”,相继推出了大型人文纪录片《足迹》、电视剧《胡同》、文化探访微纪实专题片《课本里的东城》等一系列备受好评的文艺作品。此次《钟鼓楼前》的开拍,正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、全力推进“崇文争先”、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又一实际行动。

据悉,《钟鼓楼前》聚焦中轴线上的鼓楼胡同人家,讲述了京味美食传人张小京与互联网创业青年张敬东的代际冲突,并通过俄罗斯留学生叶琳娜这一角色,展现中外文化的不同视角。该剧选题贴近生活,情节紧凑,以轻喜剧的形式展现老北京匠心坚守与新北京青春活力的融合,通过“小而美”的微短剧叙事,传递古都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的新韵味。

创新人文表达,打造微短剧精品标杆

微短剧凭借其“小切口、快节奏、强情感、广传播”的特点,已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“轻骑兵”。《钟鼓楼前》的创作,是北京市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、丰富“北京大视听”品牌内涵的生动体现。据悉,近年来,北京市一直将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作为“北京大视听”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,以首都地位、首善标准推动微短剧提质升级。2024年以来,近百部“京产”微短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优评奖,数量质量全国领先。本次东城区推出微短剧《钟鼓楼前》,扎根首都核心区文化沃土,用心、用情、用力讲述有深度、有温度、有力度的北京故事,将实现“一部剧活化一座城”的示范效应,为古都文脉注入时代活力。此部微短剧的创作,还特别引入中文在线承制,作为数字内容领域的深耕者,中文在线一直致力于以影视化语言讲好中国故事,《钟鼓楼前》的制播,也将成为国际在线推动“京味IP”在国际平台出海的又一实践,对外充分展示历史底蕴与短视频青春语态碰撞出的时代火花。

促进线下消费,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,微短剧成为连接文化与大众、传统与现代的关键纽带。据最新数据,2024年,我国微短剧市场已超过500亿元,用户数量达到6.6亿。《钟鼓楼前》以影像和场景化的数字化手法,以新颖、国际化的视角讲述古都故事,成为城市文化活化与“微短剧+文旅”融合发展的创新典范。该剧将在钟鼓楼、隆福寺文创园、史家胡同、古观象台、鲜鱼口街区等近20个东城区文化地标进行实景拍摄,融入便宜坊、稻香村等老字号元素,描绘出一幅生动的“最东城”人文图景。借助微短剧的亿级流量,吸引游客走进东城,形成“观剧—打卡—消费—传播”的文旅闭环,实现“一部剧带火一座城”的效应,让东城故事和北京故事得以广泛传播。

展望未来,东城区将继续以“微短剧+”为突破口,汇聚首都文化建设的强大声势,推动文化资源向可视化、年轻化方向发展。这部承载着古都文脉和时代气息的百集微短剧,预计将在暑期与观众见面,让世界通过屏幕感受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创新活力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