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,北京将举办一场备受全球航空界瞩目的盛大阅兵。届时,一款引人注目的战斗机将在众人瞩目中首次亮相——那就是歼-20S双座隐形战斗机。这款战斗机并非普通五代机,而是被誉为“5.5代”新物种的战斗机。尽管在外观上与之前的歼-20保持一致,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第二个座位,其背后的含义非同小可。
歼-20S与之前的单座、极致隐身设计理念不同,它选择了在团队作战中牺牲部分隐身性能,以换取更卓越的指挥与协同作战能力。在两名飞行员中,前座负责飞行与武器操作,而后座飞行员则转变为“空中指挥官”,利用先进的数字链系统实时指挥无人机编队,甚至能够操控歼-20、歼-16等多种有人驾驶战斗机。设想一下,在未来中国空军执行远离地面预警系统的深空任务时,歼-20S能够迅速转变为“轻型预警机”,成为队伍的“视觉”和“思维中心”,显著提升信息感知和战场控制能力。这种设计理念显然比美国现役的F-35与“忠诚僚机”的搭配更为大胆和实用。
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静态歼-20S模型激发了广泛的猜测,然而这款即将投入使用的战斗机所依赖的智能网络和感知融合技术,对于实战至关重要。以2025年6月美以联军在伊朗实施的“午夜重锤”空袭为例,尽管动用了数百架飞机,并高度依赖情报和隐身技术,却始终未能构建起一套无缝、高效且具备独立自主指挥能力的作战体系。相比之下,中国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战术,即以歼-20S为核心,构建起涵盖空中、太空和地面的一体化“超级联队”。通过人工智能、雷达网络、无人机渗透以及电子战支援,实现了打击的闭环,战术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
在实战场景中,歼-20S能够携带无人僚机深入敌方阵地,对关键目标进行火力支援,并与电子战部队紧密协作,不仅确保自身安全,还为整个作战系统提供了更多消灭敌人的机会。在多平台协同作战和数据驱动的现代战争中,个人英雄主义的作用已逐渐减弱,关键在于谁能够整合更多资源,谁能够实时指挥部队突破信息封锁。歼-20S已经从一架战斗机转变成为空中战场的“核心节点”和“效能放大器”。
展望未来,无论是进行海上舰队的突击作战,亦或是执行高空战略轰炸任务,歼-20S均能实现灵活的角色转换。借助新一代智能算法,它将人、机、系统三者之间的协同发挥至极致。我们有理由确信,这架飞机的改进不仅仅体现在性能的提升上,更是标志着中国空军从独立作战向协同作战模式的转变。自此,天空战场上的战斗模式将不再仅仅是单打独斗,指挥与智能的作用将更加凸显,歼-20S将牢牢掌握住新一轮空战革命的主动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