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双方刚刚将关税暂停期延长至90天,但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,却隐藏着汹涌的暗流。中美两国不仅在进行关税战,还在一系列复杂议题上展开激烈博弈。在此背景下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言论犹如一枚重磅炸弹,投掷于这场棋局之中。那么,他此举背后的意图究竟是什么?难道他真的以为,只要向中方提出条件,我们就会无条件接受吗?
美国财长贝森特继中美关税“停火”消息后发表评论,表示美国期望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实现实质突破,并将此作为降低对华关税的先决条件。此外,他透露未来数月内将再次与中方代表就贸易问题展开谈判。
这一表态背后有何深意?为何芬太尼问题此时成为谈判的关键筹码?
芬太尼问题实际上是美国国内的一个棘手问题。今年初,特朗普政府便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,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,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的监管不力和药物滥用文化的泛滥,而非中国。
特朗普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,对中国实施了额外的关税。这一举措背后的意图显然是试图通过施加压力,迫使中国在未来贸易谈判中作出让步。鉴于该问题的复杂性,寄希望于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无疑是过于乐观。因此,美国提出的条件看似是在谈判桌上采取强硬立场,实则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试探。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贝森特对中美领导人会晤态度的突然转变。不久前,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公开表示,两国有望达成贸易协议,并可能在年底举行元首会晤。
然而,贝森特的言论似乎浇了一盆冷水。他犹豫地表示,尽管中国已经发出邀请,但特朗普尚未正式回应,会面的具体日期也未确定。
这又传递了什么信息?显然,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外界对中美谈判前景充满担忧。难道美方认为,从谈判中获得的利益还不够吗?特朗普一贯坚持“美国优先”的原则,若仅以短期利益为出发点,可能会使谈判的复杂性进一步升级。
此外,特朗普方面的行动也充满了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