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秒还在呼吁停火,后一秒双方便开始互射导弹。
这场充满火药味的冲突,竟然被特朗普演绎成了一场闹剧。
尽管如此,美军对伊朗的突袭取得成功后,特朗普便大肆宣扬,美国已“大获全胜”!
美军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,那么,这真的是特朗普所宣称的美国胜利了吗?抑或其中存在其他情况?
中东地区的未来将何去何从?
以伊冲突:大国干预下的悲剧性闹剧
自6月13日以色列首先对伊朗发起攻击以来,这场冲突已持续超过两周。
起初是双方互射导弹,随后美国介入,呼吁双方停火,而近期美军又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了突袭。
在这短短的十多天里,以伊之间的矛盾如同过山车般波动不定,时而传出停战的声音,时而再次爆发导弹互射。
在6月22日的当地时间,特朗普向伊朗发出警告,宣称若伊朗不迅速停止敌对行动,他将在两周内对伊朗的核设施发起攻击。
然而,他的声明刚发布不久,仅仅一天后,特朗普便对伊朗境内的三处核设施进行了直接打击。
这种频繁的反复无常,简直是将国际间的紧张关系视作儿戏一般。
实际上,特朗普急于对伊朗施加压力的最关键因素在于以色列。
尽管以色列过往表现卓越,能够在众多中东国家的围攻下保持不败,甚至还能实施压制。
然而,归根结底,以色列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,完全是得益于美国的全力支持,包括资金和先进装备的提供,这些装备更是美军中最尖端的一批。
无论是对以色列还是任何其他国家,若得到美国的强力支持,均能实现目标。
然而,此次以色列所遭遇的伊朗,无疑是一块难啃的骨头。尽管伊朗在经济上不及以色列繁荣,但其导弹储备却十分可观。
鉴于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且人口高度集中,一旦伊朗发射导弹,后果将极为严重,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。相较之下,伊朗境内多为无人居住的沙漠,仅有少数几个城市人口密集,并且这些城市都配备了众多防御设施。在这种力量对比下,以色列在持久战中无法与伊朗抗衡。
观察自己助手的势头略显疲弱,尚未实现目标的特朗普于是亲自介入,对伊朗的核设施发起了攻击。
这一举动使得新近宣布的停火协议瞬间破灭,几乎未掀起任何波澜。
归根结底,凭借美国的军事力量,调解两个小国间的纷争不过是易如反掌,这一切实际上只是美国在中东战略布局的一部分。
美国:“中场庆功”,胜利在望?
尽管美国的行为令人侧目,但其军事实力却是毋庸置疑的。
他们声称能够突袭伊朗,而实际上也确实做到了。即便伊朗事先有所察觉,也无法阻止美国的攻击,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核设施遭受破坏。
然而,为何又称美国为“中场庆功”呢?
实际上,尽管美国似乎摧毁了伊朗的核设施,但实际上并未对伊朗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害。
据伊朗相关人士透露,在美国发起攻击之前,他们已经将核设施中的重要铀元素进行了转移,这些设施并未被破坏。
美国此前曾威胁要暗杀伊朗的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,但这并未使其退让,反而似乎激起了他的斗志。他一方面坚定地回击了美国的威胁,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宜,展现出了一种毫不退缩、誓要抗争到底的决心。
不仅如此,伊朗的增援部队也已启程。
也门胡塞武装,被誉为对抗美国的“老手”,在之前的巴以冲突中,曾多次给美国制造困扰。
尽管伊朗和也门胡塞武装在军事实力上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,但他们所针对的目标并非美国,而是公开的冲突制造者——以色列。
若非美国愿意承担被全球普遍指责,甚至可能遭遇全球反对的风险,亲自介入,否则伊朗问题恐怕难以解决。
仅凭摧毁几座建筑物,便宣称取得了“胜利”,美国似乎过于乐观。
胜负难料,结果尚待揭晓
战局瞬息万变,刚刚还签署了停火协议,转眼间双方又开始了导弹互射。
在这种急剧变化的局势中,无人能够预知这场冲突将以哪一方的胜利告终?中东的未来将何去何从?
尽管结果尚不明朗,但就双方暂时停止敌对行为来看,美国无疑是最大的输家。
这场冲突的源头在于伊朗的核能项目争议。
美国和以色列均期望伊朗中止其核能开发活动;伊朗则坚称其核能项目仅是出于和平目的的战略考量,并无意发展核武器。
由于双方立场相去甚远,以色列首先对伊朗的核设施发起了攻击。至于这次袭击是否得到了美国的默许,恐怕只有以色列内部人士才能知晓。
美国最期望看到的结果无疑是伊朗放弃其核项目。
若双方达成停火,缺乏外部压力的伊朗将不可能同意终止其